一頭被列為瀕臨絕種的鯨鯊,昨天(3月2日)清晨闖進台南運河,這是國內鯨鯊迷航的首例,更被視為可能是全球鯨鯊闖進內陸河川的第1例。
當這頭鯨鯊下午被漁網捕獲引導出外海時,很多人雀躍不已,認為這是台南市首度搶救鯨豚成功的案例,畢竟台南市在四草野生動物保護區救援鯨豚從未成功。
一頭被列為瀕臨絕種的鯨鯊,昨天(3月2日)清晨闖進台南運河,這是國內鯨鯊迷航的首例,更被視為可能是全球鯨鯊闖進內陸河川的第1例。
當這頭鯨鯊下午被漁網捕獲引導出外海時,很多人雀躍不已,認為這是台南市首度搶救鯨豚成功的案例,畢竟台南市在四草野生動物保護區救援鯨豚從未成功。
影片來源. abc785270h
台灣常見的雁鴨科有綠頭鴨、小水 鴨;雁鴨每年十月自北方飛來避冬、可以到秀才里五B池觀賞雁鴨。
每年春天即將到來之際是雁鴨遷徙季節,台灣的剛好位處雁鴨遷徙的中心地帶,一般民眾可能以為賞鳥必須到偏遠的郊外,其實不然;根據野鳥學會觀察,靠近台北都會的華江濕地4月前都會聚集大批候鳥,而本週和下週末正是雁鴨大批聚集華江濕地的時候,有興趣的民眾可以前往一窺這群嬌客的芳蹤。
冬眠中的蝙蝠,身體表面竟結了一層薄霜,彷彿鑽石般閃亮!台灣永續聯盟蝙蝠志工日前在阿里山一洞穴內,發現一隻摺翅蝠,全身九五%被薄霜覆蓋,這種情況非常罕見,志工們拿起相機,拍下珍貴畫面。
台灣永續聯盟與水林鄉誠正國小兩名「預約幸蝠」蝙蝠志工,近日在一次調查金黃鼠耳蝠行程中,於阿里山發現一隻正在冬眠的「鑽石蝠」,這隻身長約五公分的摺翅蝠,因身上布滿冰霜與水滴,像極一顆閃亮的鑽石。
影片來源. 行政院新聞局、荒野保護協會
這是第一部記錄台灣最大型特有種哺乳動物「台灣水鹿」的生態紀錄片,是由劉思沂導演在中央山脈海拔二千七百公尺以上高山實地拍攝,除了可以欣賞到台灣高山美景外,更可以看到水鹿的生命足跡,包括:棲息環境、身型構造、食性、求偶、行為分析等,極為珍貴且別具意義。
兩年前,劉思沂完成第一支水鹿生態紀錄片,是台灣生態史上的重要里程碑。水鹿是台灣體型最大的原生種哺乳類動物,為了支撐龐大的軀體,水鹿的每個步伐都穩 紮穩打;一對招風耳靈活轉動,如同雷達一般,就算身處大雨中也能保持一定的聽覺;銅鈴大的雙眼,還可以同時看見左右及後方的事物,視野將近300度,隨時 保持著警戒狀態。
+延伸閱讀+
過去萬鳥群舞的壯觀畫面,人們只知道非洲的紅鶴、美洲的雪雁、韓國的巴鴨,卻從不知道在台灣竟然也有媲美這些自然世界奇觀的鳥類與場景,那地點就在雲嘉南濱海國家風景區轄內的北門潟湖,主角是將近三萬隻的黑腹燕鷗。
這黑腹燕鷗的黃昏萬鳥之舞,是足以向全世界宣告的大新聞(圖片由黃俊賢攝影)。
影片來源. 台北市立動物園
台北市立動物園今天指出,貓熊「團團」、「圓圓」來台第一晚過得平順,適應良好,昨晚11時至今早3時都在進食,園方提供近30公斤的竹子,吃了50%,排便量則有5.3公斤。
動物園發言人金仕謙表示,團團、圓圓昨晚8時許安置於貓熊館後,館方在晚間9時41分關閉欄舍及走道燈光,貓熊進入不鏽鋼欄舍,相依偎地慢慢進入睡眠狀態。
影片來源. 台北市立動物園
眾所矚目的大貓熊即將於明晚(12.23)來臺,日前臺北市教育局局長吳清山特別於臺北市政府,為「Ya!大貓熊-臺北大貓熊保育網」主持啟用儀式,邀請民眾上網認識大貓熊。
吳局長指出,為了迎接大貓熊,臺北市立動物園不但已經做好萬全的準備,更積極推出各種教育推廣活動。今天開通的「Ya!大貓熊-臺北大貓熊保育網」是臺北市政府為迎接大貓熊送給民眾最好的見面禮,內容包括大貓熊的百科、保育的觀念與作法、相關的活動報導及未來參觀大貓熊的相關資訊等。
影像來源. 風潮唱片
台灣的動物生態近年來飽受人為濫捕破壞,尤其是水鹿;兩年前一位國內影像記錄者劉思沂,花了9年的時間紀錄,完成台灣第一支水鹿生態紀錄片,喚起生態保育的重要。學者研究,水鹿現在已經成功復育超過一萬多隻。
遠離人類的無情獵殺,海跋2500公尺以上的高山,是台灣水鹿得以維繫種族生命的天堂。劉思沂說,「經過漫長的等待,終於牠在我面前現身,挺直有力的四肢、結實粗獷的頸背肌肉、俊拔凌天的叉角,舉手投足間充滿不可一世的王者氣慨。」
兩年前,劉思沂完成第一支水鹿生態紀錄片,是台灣生態史上的重要里程碑。水鹿是台灣體型最大的原生種哺乳類動物,為了支撐龐大的軀體,水鹿的每個步伐都穩紮穩打;一對招風耳靈活轉動,如同雷達一般,就算身處大雨中也能保持一定的聽覺;銅鈴大的雙眼,還可以同時看見左右及後方的事物,視野將近300度,隨時保持著警戒狀態。
" 玉山小精靈─黃喉貂 " 來源:劉峻谷
一直披著神秘面紗的珍貴稀有保育動物──黃喉貂,過去僅有少數的目擊紀錄,學界對牠的生態習性幾乎一無所知。中央氣象局位於玉山北峰的氣象站附近卻有一窩六隻黃喉貂居住,天天親近氣象員,氣象觀測員陳芳宜為黃喉貂拍攝了上千張照片,有助外界了解牠的習性。
影片來源. 公共電視:「我們的島」節目
墾丁鷹季總是台灣生態界的盛事,數以萬計的鷹群和許多關心老鷹的人士,像約定好了一般 ,齊聚到南方的天空下。
2008年琅嶠鷹季的年度盛會-「滿州賞鷹博覽會」,於97年10月10日國慶日當天下午3時,於滿州鄉里德村盛大展開,活動內容包括:生態闖關活動、自 然生態保育商品展、滿州鄉農特產品市集、在地傳統文化表演、「全民鷹檢」環境教育活動總決賽、灰面鵟保育繪畫比賽頒獎、賞鷹解說活動等,當日眾多民眾闔家 扶老攜幼,共赴這場歡樂的賞鷹嘉年華。
外交部非政府組織(NGO)國際事務委員會副主委吳建國今天說,「2008台北國際賞鳥博覽會」十一月登場,將有美、日、中國大陸等國的保育團體來台參加,外交部也邀請各國駐台使節出席,展示台灣生態保育成果。
吳建國上午在外交部記者會表示,為了協助國內NGO與國際接軌,NGO委員會將對症下藥,加強邀訪國際重要NGO人士來台訪問,年底前也將舉辦探討生態環保、人道救援及衛生醫療議題的三場座談會,讓國內NGO學習他國經驗,成為外交助力。
九月的墾丁進入清高曠朗的秋季,地處東亞地區候鳥的重要驛站,隨著一波波的候鳥接續到訪,配合「墾丁候鳥季」的揭開序幕,墾丁國家公園管理處委託尖端公 司、歷經二年攝製完成「風中之翼-灰面鵟鷹的故事」紀錄片,為擴大影片宣導效果,特於97年9月24日(星期三)下午2時,假台北青少年育樂中心 Y-17舉行首映記者會,並將於3時30分在聯合影音網(video.udn.com )舉辦網路首映會,讓無法親臨現場的朋友也能透過網路觀賞這支珍貴的影片。
影片來源. 世界自然基金會香港分會
台灣西部近海的中華白海豚族群,今年八月被國際自然保育聯盟(IUCN)列入「極度危險」(CR)等級,生存岌岌可危。國際鯨豚保育學者Peter S. Ross今天表示,有健康的海豚才有健康的海洋,之後才會有活躍的經濟,呼籲台灣政府儘速劃設保護區,保存白海豚棲地。
影片來源. 諾亞溼地生物生態協會
『諾亞溼地生物生態協會』在高雄市社會局立案成為人民團體,為高雄市收容受傷、受虐、落巢、失親及棄養的野生鳥類,啟動收容機制至今,短短兩年內,諾亞已在高雄市收容行政院公告保育類野生鳥類達50餘隻非保育類水鳥,包含其他野生鳥類,也超過100餘隻。